这项技术随处可见!但在汽车上,竟然落后了几(2)

来源:人类工效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11日 02:56: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能够让人们坐得舒服,只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各种按键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车机逻辑清晰、操作简洁,同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能够让人们坐得舒服,只是汽车人机工程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各种按键都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车机逻辑清晰、操作简洁,同样是人机工程学中不可或缺的范畴。

有人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凑合用就好了嘛。

但是这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合理,甚至会引发交通事故!

2019年的德国,就发生了这么一起事件。

司机在下大雨的时候,尝试通过触屏来调节雨刮的运行速度,然后……就Duang了。好在人无大碍。

事后的分析,是司机违反了德国法律,在驾驶中使用触屏引发了交通事故。分心驾驶的司机负全责,并处禁驾一个月。

但如果能换成语音或拨杆控制,这次事故本可以避免的。

月销过万的特斯拉Model 3,也有一个不合理的设计。

由于光的反射,整个中控台、尤其是中控大屏,都会倒映在前风挡玻璃上。

如果这个倒映的中控大屏恰好在人眼的视觉范围里,就会影响到驾驶安全。

处理这个虚像的办法也很简单,通过内饰设计,把它藏到风挡玻璃最下面的黑边里就可以了。特斯拉Model 3,也是这么做的。

但Model 3是为北美地区设计的,没有针对中国地区做优化。平均体型更大只的美国人看不到虚像,但有一部分中国人能够看得到!

(图片来源:中汽中心软件测评中心)

不只是特斯拉,很多进口车甚至是合资车,都有这个问题,只不过大家专心开车的时候不会注意到,仅此而已。

03.中国人需要自己的标准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执行了不同的国家标准。其实从能耗标准就能发现,全球各地的标准其实并不统一。

欧洲的NEDC循环,匀加速、匀减速和匀速行驶的工况和欧洲当地的驾驶习惯类似。日本的JC08标准则包含了更多的加减速工况,而且不测高速,同样符合日本当地。美国大量的急加速、急减速、更高的平均时速和开启的空调,也是美国当地那些“暴躁老哥”的实际开法。

不过在2018年之后,各国纷纷换成了国际通用的WLTP标准,在速度和加速度上标准更高,也更加符合日常驾驶的工况区间,已经在向统一化发展了。

但在我国,却一直没有树立起来属于自己的标准,至今还在沿用NEDC循环。好在今年5月份,CLTC循环已经作为推荐性国标实施了,最晚2025年强制推行。

到那时,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也会更加真实,某些车型续航对半折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但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的确有些晚了。人机工程学标准,更是无从谈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就有了全球首个人机工程研究会。

中国真正成立人机工程学研究会的那一刻,比美国足足晚了31年。

这时,一洋之隔的日本早就建立起了本国的汽车人机体系,确保符合人们的要求。

许多人都说日产的座椅很舒服,甚至强于一部分奔驰车型。

但明明奔驰把座椅调节按键挪走了,座椅更宽厚,应该更舒服才对啊!

这是因为,中国和日本人都是东亚人,而不是身材高大的欧美人种。

宽厚的座椅,不适合我们。

而且,中国人四肢偏短、躯干偏长,对方向盘、座椅的调节需求会更高。盲目采用国外标准,会导致很多新手和女司机不得不“抱着”方向盘开车。不仅不舒服,在事故中也更容易受伤。

只有足够了解中国人,才能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

但国外品牌,向来不会做慈善。自主品牌还在摸索阶段,也没有能力主导行业标准。

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还得是国家。

中标院作为国内人机工效学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先后承担了三次全国人体普查工作。

从2016年起,历时整3年,才收集到了2.6万中国人的基本尺寸数据和力学数据。给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静态的人体数据有了,但在车内的动态人体数据却依然是空白,更不用说对人体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了。

这一次的主角,是中汽中心。

前不久社长受邀,参加在天津举办的《2020年(第二届)汽车人机工效测试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得知了不少信息。

文章来源:《人类工效学》 网址: http://www.rlgxx.cn/zonghexinwen/2021/0911/522.html



上一篇:你累了吗?每天含辛茹苦地工作学习,我们到底
下一篇:21所普通211大学中的黄金专业实力强,有你的Pick吗

人类工效学投稿 | 人类工效学编辑部| 人类工效学版面费 | 人类工效学论文发表 | 人类工效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人类工效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