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类工效学》投稿方式[10/06]
- · 《人类工效学》数据库收[10/06]
- · 《人类工效学》栏目设置[10/06]
- · 《人类工效学》刊物宗旨[10/06]
- · 《人类工效学》征稿要求[10/06]
人力资源管理中工效学的应用(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运用工效学进行招聘与选择 员工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成功的招聘是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可以让企业获得所需人才,为企业注入新
二、运用工效学进行招聘与选择
员工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成功的招聘是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可以让企业获得所需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同时,还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激励团队士气;但失败的招聘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招聘员工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员工与企业的绩效。
企业招聘员工实质上是从应聘者中选择最适合特定工作岗位要求人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首先应考虑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根据职务分析结果确定所需招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说明书;随后,发布招聘信息,对求职者所投资料进行初选,初选出适合相应岗位的候选人;最后,对初选出的岗位候选人通过面试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运用大量工效学中心理问题等知识,对求职者进行个性心理问卷、能力倾向测验、投射性测验、公文筐测验和心理健康问卷等等一系列测试,作为企业最终确定录用人员的依据,帮助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求职者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等。
三、运用工效学进行教育与培训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创新能力及其素质的提高都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宝贵的辅助手段。因此,企业不仅要适应自身发展需要,还应满足员工成长需要,做到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化、经常化。
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可以根据生理心理学原理并结合运用“动力定型”,促使员工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帮助减少有意识的思考,减轻脑力的负担。因此,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可采用以下培训手段:
分散培训可以消除大脑神经过程所产生的抑制。
对于结构复杂的技能培训,应结合工效学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将操作技能分解为若干个操作动作,充分利用图片和操作指导书,讲解操作动作;在讲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操作实践。
在培训中,充分利用工效学中的疲劳规律知识,合理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强化培训效果。例如:通过慢镜头,既可以将新学习的技能与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对照比较,以此加强技能的迁移作用;又可以将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进行对照比较,以促使错误动作与正确动作分化。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不仅要与培训对象的现有岗位相一致,还要与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
四、运用工效学进行考核与测评
一套完善的员工考核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获知员工的绩效目标,准确衡量员工的贡献,从而不断促进企业进步和发展。然而,企业实施绩效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因此,企业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测评。目的主要是了解岗位因素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然后,衡量人员素质的变化,将合适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最后,明确人机岗位匹配的情况,及时发现企业及员工中的问题,合理进行人员的调整。
了解了测评的目的,接下来就需要了解测评的实施步骤。首先,根据工效学中的作业测定方法、作业环境、方法研究等内容制定各项工作绩效标准;然后,针对不同部门的考核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平时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考核时机、考核项目、考核次数与方法进行考核,做到有主有次,相辅相成。例如,对于服务部门,考核标准应侧重于非量化的服务态度。最后,根据考核情况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五、运用工效学进行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就是通过员工的眼睛观察明白管理的指令、管理的目标与方向、个人行为的对与错、与他人的协调配合要求等情况,从而实现利用形象直观且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1)色彩管理
由于颜色的醒目效应,把它们用在提醒、警告方面可以发挥很不错的功效。例如:红色代表消防器材;橘色或黄色代表危险器材;橘色常用于警告该机器为危险机器;蓝色防护及警告标示,用于炉、梯、电梯等;紫色代表放射性物质及设备等。此外,不同车间的运输工具也应运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这样大家就能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车间的运输工具。
(2)5S管理
利用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管理可以消除工作中的许多盲点,减少“寻找”时间。例如:文件柜、工作台、清洁工具、办公用具以及生活用具(工作服、雨伞、水杯、照片架、饭盒、提包、小盆栽、纪念品、工艺)等,应及时清理。不用的物料和废品、垃圾,整理出放置的场所,标示出放置的位置,使工作场所清爽、实用。
文章来源:《人类工效学》 网址: http://www.rlgxx.cn/qikandaodu/2021/0707/510.html
上一篇:款电饭煲人类工效学测评
下一篇:浅谈技术美学